不良资产|信托监管会议定调:2023年风险资产处置不少于3000亿
据信托百老汇、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于21日下午3点召开,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有关监管人士、信托公司主要负责人、信托保障基金、中国信登及中国信托业协会相关人员均有参会。
作为行业重要事件,每年的信托监管会议不仅会通报上一年度信托监管发现的主要问题,总结上一年度的信托监管成效,分析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也会对新一年的信托监管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监管人士在此次会议上介绍了6家高风险信托公司处置进展,有20余家信托公司在相关问题上被点名批评,其中不乏央企、国企背景信托公司,甚至还包括部分头部信托。被点名批评的原因包括压降任务不达标、业务操作存在违规动作、风险处置效果不达预期等。
地产信托与城投债成为风险重灾区
监管人士明确表示,目前房地产信托及信政业务的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
房地产信托成为行业风险最为集中领域,且房地产信托违规现象仍然突出,仍有公司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比如,个别公司以明股实债的方式,变相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个别公司以明股实债方式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违规提供融资等相关行为。
至于信政业务,首先仍有个别信托公司为承担地方隐性债务的融资平台,违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违规协助地方新增隐性债务。其次,大量城投债投资未纳入新增信政业务管理,相关业务缺乏有效管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再次,非标转债城投债投资潜藏违规行为。目前部分信托公司将对城投公司的非标融资转为投资,在交易所发行的利率较低的城投债,并通过与城投公司签署抽屉协议,约定加点或其他利益交换形式来保障投资收益。最后,相关违规风险呈上升趋势。监管人士要求各属地局要继续做好信政业务监测,重点关注城投债投资风险,督促辖内信托公司提前做好信政业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风险处置未达预期 出险后甚至恶意摆烂
2022年多数信托公司处置效果不达预期,部分头部信托公司直接躺平,对信托业带来不良影响。据信托圈内人称:监管部门点名批评了多家信托公司在存量风险化解工作中不作为,发生风险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甚至恶意摆烂,没有履行受托人应尽的义务。
信托圈内人认为,“金融16条”支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是基于化解地产风险的站位提出,信托层面的金融风险,要由信托公司来履行主体责任。存量房地产信托展期,要在做好风控措施的前提下合理展期,非必要不展期,不能“恶意展期”、“直接躺平”。
据中信信托官网介绍,2022年年底与2023年年初,其已经两次前往贵州省就恒大地产项目与遵义城投债务与地方政府进行磋商。
2月7日,华融信托因5亿元债务向北京二中院申请对遵义市汇川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及其他三家城投公司账户及相应资产进行强制执行,并将三家城投纳入失信人执行名单。
2023年风险处置不少于3000亿
据信托百老汇报道,会上监管人士表示,面对仍未见底的风险,信托行业要守住风险底线。要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持续督促信托公司加强资产估值管理,提高风险资产处置的主动性和及时性。鼓励信托公司强化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积极探索灵活创新风险资产的处置方式,推动信托公司稳步参与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监管人士提到,2023年全行业风险资产处置目标为继续定位不少于3000个亿,并争取风险资产总额有所下降。
信托公司到底有多少风险资产,至今未有明确数据。
中国信托业协会最近一次公布的行业风险资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1626个,风险资产规模合计6431.03亿元,环比增加660.56亿元。
此后两年,受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因素影响,信托业风险暴露加速。
根据用益信托相关的数据,2021年,信托违约金额达到1500亿元,其中房地产违约风险项目涉及金额约917亿元,占比61.1%。
此外,2021年年报中披露了自营资产质量情况的60家信托公司中,自营资产平均不良率达到8.61%,同比提高约1.15个百分点。13家信托公司自营资产不良率超过10%,5家信托公司超过20%
信托公司自有不良数据 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在此情况下,2021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鼓励信托公司与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信托业保障基金等专业机构合作,采取向专业机构直接转让资产,向特殊目的载体转让资产,委托专业机构处置资产,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反委托收购,专业机构批量买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包等方式处置不良。
四大AMC也在积极行动,其中,中国信达2021年收购信托公司转让债权近百亿元。
东方资产2021年上半年收购信托公司不良债权原值165亿元,同比增长251%。
长城资产2022年一季度加大力度开拓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开展非金融不良资产业务规模近30亿元。
几百亿的收购金额与信托公司庞大的风险存量相比,杯水车薪。
2022年12月30日,信托公司又被纳入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两个月过去,同批被纳入的试点的非银金融机构中,已经有4家消金公司、2家租赁公司、1家汽车金融公司、14家城商行、4家农商行在银登中心开户,却未见信托公司身影。所以此次信托监管会议上也强调推动信托公司稳步参与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信托不良资产处置难点:估值、定价
在市场化风险处置过程中,首先信托公司面临着对转让资产进行合理价值评估的难题;其次,风险损失承担以及赔偿责任的明确也是风险处置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构建风险资产市场化处置机制方面,监管还应鼓励探索更多公开化风险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效率和透明度,引入更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增强市场交易活跃度,以更好地促进市场化处置机制的形成。
此外,火栗网创始人邵平认为,AMC收购银行不良,特别是对公不良的流程及估值已轻车熟路,价格(折扣水平)趋于市场平衡,银行不良资产的折扣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链条还有利可图。而信托公司毕竟规模有限,折扣大了损失不起、兑付压力大,折扣小了处置机构盈利空间有限,甚至费力不讨好。
其次,信托风险资产单个项目普遍规模很大,尤其是地产公司的信托,大几亿、数十亿,比较常见。AMC承接的门槛比较高,对资金、对团队的要求很高,接手处置后往往也要走重整、重组之路,单个项目的周期也不好估计。
再次,信托风险项目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地方关系与债务结构,民营成分高的信托项目还可能存在复杂的利益链条,从投放到处置都可能不是简单的市场业务逻辑。AMC能否趟得动这些项目的“浑水”?